登录/注册 搜索

我局召开2022年夏季泳池安全工作暨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

发布时间:Jul 26, 2022 | 作者:


    7月26日,针对目前县城区泳池发现的儿童参加游泳培训感染腺病毒的情况,我局立即召开2022年夏季泳池安全管理暨疫情防控工作推进会,全县10家泳池负责人参加会议。

图片 11.png

    会上,我局分管副局长翁建通报了目前县城区泳池腺病毒感染情况,听取了全县10家泳池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的汇报情况。

图片 13.png

    会议强调,夏季是流行性病毒传染的高峰期,针对目前我县发现的腺病毒爆发传染情况,我县各泳池经营场所要依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有关规定,强化场所感染控制措施,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定期做好场所和器材消杀工作,按规定投药消毒并及时检测池水关键指标,全力保障场所公共卫生环境安全。

图片 41.png

    鉴于县城区泳池参加游泳培训儿童感染腺病毒的情况,为加强场所卫生管理,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我局建议各泳池场主体自行停业自查并进行水质环境检测。要求各泳池经营主体在对外经营开放期间若发现泳池参训儿童有疑似感染腺病毒导致红眼、发烧等情况,应马上隔离送诊并做好场所消杀,同时第一时间向我局和县卫健部门报告。


    腺病毒知识:

一、什么是腺病毒

    腺病毒并不是一种新型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儿童4%-1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是由腺病毒感染引起。它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于1953年首次从手术切除的儿童腺样体细胞中分离出来。目前已发现至少90个基因型 ,分为A-G共7个亚属。腺病毒除了引起呼吸道感染外,还可以引起咽结膜热,角膜结膜炎,胃肠炎和腹泻病等。其中与消化道症状相关的腺病毒主要是F亚属中的40、41型,可能就是此次儿童不明原因急性肝炎的主要元凶。


二、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感染:

    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后,未经洗手而触摸口、鼻或眼睛。

    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

    另外还可以通过接触腺病毒污染的游泳池水,引起结膜炎。


三、感染腺病毒的孩子主要有哪些症状呢?

    孩子感染了腺病毒,不要惊慌,症状有轻有重。

    大多数都是轻症,会和感冒有些相似:

    呼吸道感染会出现:发热、流鼻涕、咳嗽、咽痛、声音嘶哑、扁桃体渗出,颈部淋巴结肿大等,一般症状会持续7天-10天。

    消化道系统感染会出现:呕吐、腹泻,以水样便为主,一般会持续8天-12天。

    可同时有结膜炎等症状(红眼)。

    但高危人群易发展成重症,最典型的是重症表现就是腺病毒肺炎,在严重的情况下,可危及生命;感染腺病毒肺炎的幼儿,还可能遗留不同程度的肺后遗症。其次还会累及其他脏器,出现脑病、肝功能异常或重症肝炎、心肌炎、肾炎或出血性膀胱炎等。


四、孩子一旦感染,家长需要怎么做

    针对上诉轻症病例,采取一般的对症治疗措施就可以:多喝水,多休息,对症退热就行。

    如果孩子有如下疑似重症的表现时,尽快就诊:

    1.面色苍白、呼吸浅快。

    如何判断呼吸增快:1岁以下婴儿呼吸超过50次/分,1~5 岁儿童呼吸超过 40 次/分。

    2.反复发热或高热不退。

   <3月龄,有发热,即使孩子看似正常,仍需带其就诊;

    3月-36月龄,体温≥38˚C,持续3日以上;

    ≥36月龄,体温≥39˚C,持续超过3日。

    3.咳嗽频繁而剧烈。

    常为刺激性干咳,咳嗽剧烈。

    4.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黏人。

    5.频繁的呕吐、腹泻,尿量少(更换尿布次数明显减少)、拒食。

    6.出现皮肤黄疸、尿色深等。


五、如何预防腺病毒感染?

    由于腺病毒主要感染人群为婴幼儿,因此家长需注意以下几点来进行预防:

    1.注意手卫生,勤用流动水、肥皂水洗手;大人外出回来时需要洗手后再抱宝宝。

    2.避免用不干净的手去触摸或亲吻宝宝的眼、鼻、口。

    3.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水杯及其他贴身物品。

    4.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必须前往时需戴好口罩;大人咳嗽和打喷嚏不要对着宝宝。

    5.尽量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泳池游泳,特别是2岁以下婴幼儿。

    6.多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注意休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7.如果身边有腺病毒感染患儿,要注意隔离工作,同时可以使用氯、甲醛等制剂或加热方法来消除环境物体表面及器具的污染。腺病毒对酒精、乙醚及其他许多常用消毒剂不敏感。


头像
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