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首页>线路推荐>去苔北,看看世界的尽头,和最后一个“三寸金莲”

去苔北,看看世界的尽头,和最后一个“三寸金莲”

更新时间:2020-07-26 22:06:18.0来自:携程

一、引言:


你见过什么样的福建?


是12.4万平方公里的山峦叠嶂,还是3752公里的波澜壮阔;


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时光静好,还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乘风破浪;


是重山阻隔了语言的固步自封,还是大洋挡不住闽商的豪情万丈?


走不完的山,讨不尽的海,造就了福建人内敛而又拼搏的性格特征;得天独厚的武夷山脉,隔绝了来自中原与外界五千年绵延的纷扰,让传统在这里得以幸存。


真,是这片土地唯一的颜色。





二、苔北:


在福建省会福州市的东方,黄岐半岛像一把长枪一样插入东海,带着闽人走到了陆地的尽头;于是人们在这片狭长的海岸边,垒土筑墙,造船织网;自给自足,繁衍生息。


人们在这里看到马祖列岛,看到巨浪拍击着的黑色岩石,看到衔着大鱼的信天翁,看到望不到边的连天海面,于是把这里称为“天涯海角”。


这里,就是苔禄镇的北茭村,俗称“苔北”。





三、讨海人:


北茭的常驻居民不到7000人,大多从事渔业,向海而生。他们在码头补充一个月的食物和淡水,然后伴随着洋流到达几百海里之外,开始他们的作业。


祖先教会他们如何与风浪搏斗,如何以入侵者的身份与嬗变的大海交谈,再从她手里带回应有的奖赏。


但有时候人类和自然的对话会不欢而散,所以他们坚定地信仰着一位叫做妈祖的守护神,当危险来临时大声呼唤妈祖,这位宽容的女神便会到来,平息大海的怒火。





每一个船长都有一片熟悉的海域,这个经验也是上一任船长留下来的,这是一段充满希望却又忧心忡忡的旅程。有时候鱼群并不会如约而至,或者它们会带着渔船进入陌生的水域。


8月末,漫长的休渔期结束后,是接连的好天气,水手们来不及享受丰收的喜悦,便松开被海水腐蚀的缆绳,扬起被风暴撕裂的旗帜,开始了下一次的远行。





四、岸上的居民:


渔家女人不上船,是自古以来的习俗。在手工作坊的时代,越是满载而归的渔船,带回的渔网就越是破损不堪。渔民的女人操持家务以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修补绵延几里的渔网。


说渔民的女人不解风情,那是因为她们没有细嫩的腰肢,柔软如葱段的双手,但却是最懂温柔的,她们知道怎么融化海面带给男人的那种无边的寂寞。





很多年前,出海的安全系数远远低于现在,有些女人的丈夫,就可能就在某一次的出海中葬送了生命。但是几十年过去了,女人还在那个熟悉的港口,看着熟悉的船只来来往往,任由海风吹拂脸上新长出的皱纹。


从事修补渔网的工作对她们来说,或许是因为习惯,或许是还没有放弃等待,直到飞梭在手中握出了年轮,直到桑田变成沧海。





五、山里人家:


最早的一批居民,把家安在了海边,依偎在马头山脚下;随着人口的扩张,人们在山上开辟了石阶和行道,两千多幢房屋便依山而建,学会了种植水果和蔬菜。


从山下到山顶约1个小时的路程,在几千年前没有货币的时候,先民们就在海边形成了集市,山上的居民每天往返一次,用蔬菜和水果换回其他的生活必须品。





由于古时交通不便,北茭村民们对于陆地的探索,仅仅停留在村子东南方向的北茭鼻前,对于海洋的恐惧远远不及层峦叠嶂的深山,和被大型野兽支配的恐惧。


尤其是居住在山顶的人家,固守着生活方式和审美标准,这里在90年代也成为了福建最后一个小脚女人聚集的村落。而如今91岁独居缠足老人,据说是北茭最后一位在世的“三寸金莲”。





逝去的总是一直在逝去,时光如西水东流。渔民们日复一日辛勤地劳作,为的是把孩子们送到大山外面的世界。北茭小学也没有了朗朗书声,只留下了二年三班的黑板报:


“我的家乡在北茭,天是瓦蓝瓦蓝的,海是湛蓝湛蓝的,真是海天一色。海鸟在天空尽情飞翔。柔软的沙滩铺满了贝壳,把沙滩装扮得五彩缤纷。”





六、路:


进出北茭的道路,蜿蜒而狭窄,注定不是一条很多人走的道路;但就是这样一条路,驱赶了大山的阴霾,连接了已知与未知。渔家的孩子从此改变了命运,也模糊了岁月的痕迹。


这独有的的粘稠乡音,也许在某一天也会彻底打破界限,虽然没有人能阻止它的发生,但很庆幸在某一天,某个时刻,我作为了一个见证者,出现在了这个地方。


跟我走,去看看世界的尽头。